当前位置:研教网 > 院校库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来源:研教网 发布时间:2017-07-07 发布者:烟波

专业概况: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经过48年的建设和发展,药学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药学院紧贴行业需求,保持适度招生规模,适时调整部分专业方向,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努力将学院建设成药学类学科专业齐全,教学科研实力均居国内同类院系前列的一流教学研究型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设药理学专业,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有关使用化学物质治疗疾病时引起机体机能变化机制的学问。在药理学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丰富药理学理论。药物的研究和应用除了要尊重科学规律,还要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指导原则的规定,以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

培养目标:

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习勤奋,热爱中药事业,具有为祖国医药学献身的精神和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掌握本学科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动态。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的初步技术,能运用一种外国语进行文献检索和论文撰写。能胜任本专业的教学、科研、新药研制等工作,并具备独立承担科研课题的能力。

研究方向:

中药药理学

心、脑血管药理学基础研究及新药开发

内分泌药理基础研究及新药开发

药代动力学

课程设置: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要求修满不少于40学分的课程。其中学位课程6门,22学分;必修课程3门,10学分;其余为选修课程。

1.学位课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90 4

外语   216 5

药理实验方法学 72 4

当代药理学 54 3

药学文献学 54 3

分子生物学 54 3

2.必修课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计算机信息技术 60 3

医学统计学   72 4

临床药理学   54 3

3.选修课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药代动力学 36 2

中药复方三研究及新产品开发 36 2

中药药理研究进展 32 2

仪器分析 36 2

科研思路与方法    18 1

注:研究生可在导师指导下跨专业选课,即可在其他相关专业所有开出课程中选择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程。

论文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学习学位课程的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应广泛收集资料,掌握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动态,于第3学期写出研究课题的文献综述,拟定课题的研究计划,公开进行开题报告。同时就选题的科学依据、研究内容、实验方法、预期目标、完成课题的条件等,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根据专家意见对课题设计作进一步修改,并于学期结束前开题,在导师指导下实施课题研究。

学位论文要求文字精练,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有独立的创见性,具有理论和实用价值。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时间应不少于一年半。在读期间,研究生应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

学位论文完成后,经导师和指导小组审核同意,方可由导师推荐申请实施学位论文答辩,论文答辩获得通过后,按规定授予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于第6学期末在研究生部统一部署下进行。

师资力量: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17名,正教授22人,副教授24人,享受国家政府津贴专家8名。还拥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333”人才工程,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等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杰出人才,他们共同组成了药学院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学习年限及要求: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3年,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为1年半,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为1年半,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4年。

培养方式:

(一)德育

由研究生主管部门和研究生所在学院、教研室及导师共同负责,第一学年以研究生部为主,后二年以研究生所在学院、教研室和导师共同负责为主,把马列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并采用多种教育形式,提高研究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二)课程学习

安排在第一学年集中完成课程学习(在职硕士研究生可延长半年)。课程学习应采用课堂讲解、实际操作、自学或讨论等形式相结合的方法,课程结束后应通过考试评定成绩。

(三)实践教学

1.在教研室安排下,参加或独立进行本科生实验教学(不少于30学时),并辅导指导本科生毕业实习。

2.在导师指导下,参加对本科生的课后辅导,并参与教研室内进行的试讲等教学活动国。

教学实践安排在第3~4学期内完成,计2学分。另外,研究生在读期间应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以增进对社会的了解,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四)导师及指导小组

导师具体负责指导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并为每名研究生组成2~3人的指导小组,协助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全面指导。

(五)文体活动

研究生应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积极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增强体质。

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其他管理工作,由校研究生部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统一安排实施。


京ICP备09046824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理工科技大厦 电话: 400-617-2669

在线报名

毕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