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教网 > 院校库 > 河海大学 > 河海大学力材院:“力创空间”开启力学之美

河海大学力材院:“力创空间”开启力学之美

来源:研教网 发布时间:2017-07-31 发布者:zjj

一幅悬挂在墙上的画,一滴正在欲坠的露珠,一阵忽然刮来的风,一条湍急而下的河流…这些生活中的点滴都蕴含着力学的原理。力学是什么?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枯燥亦有趣,抽象亦优美。走入河海大学“力创空间”,你会发现万物运动变化的驱动力和规律,引导你发展哲学思辨思维。在这里,你能真正领略到力学的智慧与美。

构筑“力创空间”

“力创空间”是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的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平台,是河海大学国家工科力学教学基地、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学校最早开展大学生创新教育的主要平台之一。力学是工科高校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从力学基础知识出发,开展创新教育和创新实践,具有宽广的学科覆盖面和学生受众面。河海大学力创空间正通过各类实验教学、实践教学、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每年为约3000人次的工科专业学生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创意创新创业教育。

1996年,河海大学获批全国六个“国家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时,初步建成的力学创新思维实验室就已经开始面向全校工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训。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力学类国家级教学改革“质量工程”项目最全最多的高校,先后获得3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及10门次各类国家级精品课程,这些都足以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广阔平台和雄厚基础。

力创空间负责人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殷德顺副院长表示道:“依托力创空间开展实践活动的学生,在登记之后可以自由前往这里使用工具,这里还有一些进口的先进设备,如果需要大型设备,还会有专门负责的老师前往指导学生使用。”除了专用教室中的设备之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申请力学实验基地中的其它实验仪器,“我们会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我们也在不断购置新的设备,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创新实践条件。”在2016年力学创新思维大赛中荣获特等奖的工程力学专业张翔宇同学表示:“我们团队的模型制作过程得到了力创空间的很大帮助,力创空间给了我挖掘自己创新能力的平台。”

“力”培水之子

“力创空间”作为创新创业的支持依托平台,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力学创新思维大赛,每年都有100多支学生团队,1000余名学生参加,规模大,影响广。尤其在2014年,适逢南京举办第一届青奥会,河海大学生们在第六届河海大学力学创新思维大赛中,以青奥场馆为主题,设计的创意青奥场馆作品得到组委会的高度评价,不仅在青奥公园展示,而且被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力创空间”通过“挑战杯”、“创青春”、“周培源”等竞赛以及大学生创新训练等系列科技创新活动,指导学生开展大量科技作品创新实践作业,已获各类国家专利100多项,获得40余国家级和120余省级各类学科和科技作品竞赛奖项。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力创空间”从大一到大四,分别对应着从文化创意,创新思维,创新实践,再到创业引导的全过程培养体系。

文化创意主要是从一年级新生教育环节开始,依托江苏省力学学会和学校科协面向全校新生举办“力学与美”、“力学的智慧”、“力学的奥秘”、“力学的能量”等系列力学文化创意大赛,在普及力学知识的同时培养想象力、创造力、艺术表现力和文化修养。创新思维则是依托力学创新思维导航课对学生开展创新思维教育,以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和创新能力提高为目标,从力学基础知识出发,基于创造学原理,通过大量的案例教学,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力学基础理论和其他工科学科的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造,系统掌握创新思维训练的方法和创新作品实现的技法。利用专题讲座专家访谈及慕课等网络平台扩大受众面,让创新思维深入每一位工科学生中。创新实践则是待大二学子进入大三学习时,使创新思维在其创新训练中学以致用。最后的创业引导依托挂靠我校的江苏省力学学会等平台,通过与紫金(高淳)技创业特别社区科创中心对接成立“力学类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基地”以及举办“江苏力学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活动等,为力创中心教师和学生提供创业培训,为优秀创新作品组织项目看诊、资本对接、创业孵化等服务。

这样一套从大一贯彻到大四的以先进的创新思维,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后盾的培养体系,彰显着“力创空间”启迪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热情”的主题。力学与材料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王媛教授说到:“每个学生心中都有创新的种子,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一点点启发,不让那些一闪而过的金点子消失掉。”

“力”助我行

已经保研到北京大学的力材院2013级毕业生杨聪睿,可以说他的成长与“力创空间”的培养体系是分不开的,在国内一系列创新训练中,在老师的创新思维的指导下,他也是把这种创新精神带到了国外的科学研究中。

作为一个力学专业的学生,杨聪睿从二年级开始参加各类力学竞赛,自己的力学基础知识也在竞赛中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大三大四时,杨聪睿负责了两项国家级创训训练项目,将自己的力学知识运用到了科学研究中;大四到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访问交流学习,也开拓了学术视野。

说及自己在力学创新方面印象最深的事情,杨聪睿在《新型蝴蝶型混凝土直剪试验装置》国家级创训项目中期研究中,由于未能准确的掌握混凝土夹持力,导致很多混凝土在夹持过程中破裂。杨聪睿期望用泡沫板来缓冲混凝土与夹持器,和力创空间指导老师雷冬交流了这个想法后,雷老师鼓励他去尝试一下。但是之后的实践发现泡沫板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图,使得结果无法使用。团队后期立即撤掉了泡沫板,通过量测夹持力,来保证在人工夹持过程中混凝土不会断裂。最后杨聪睿发现,雷老师其实早就知道结果没用,但他没有否定,而是鼓励学生的每一个创新的想法。正是在雷老师这种对创新的鼓励与宽容下,杨聪睿在美国进行研究的时候小小地创新了一把。在理论计算刚开展之时,杨聪睿期望通过频域分析房屋的模拟结构,但是采用的H2方法在频域内出现了明显的谬误。在无法解决的时候,杨聪睿想到了时域内求解问题,准确的找到了理论计算的最优解。

“力创空间”在杨聪睿身上播种下的创新的种子,已悄然茁壮成长,这样一种创新思维与意识使其受用终生。

除了杨聪睿,力材院2014级本科生叶午旋也是“力创空间”的开拓者和受益者。作为2016年度“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国家铜奖获得者,“这一次比赛收获的并不仅仅只是奖项,”叶午旋说道:“还有对创业这样一个之前陌生的词有了一个初步的接触,听过很多指导老师的意见,也学会一些创业的基本知识,作为一个工科生也知道一些商业的知识,让自己眼界更开阔了。”优秀、成熟的创意离不开专业知识的支撑,力创空间曾举办公益讲座达12场次,为学生积累他们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去支撑他们的创意。

关于力创空间,2014级赵崇遥同学对其有着自己的想法:“我个人认为,力创空间就是力学的创客空间,是一个把自己关于力学方面的创新创意从想法变成现实的平台。”这也是力创空间的作用——创新创业的依托平台,让脑子里的想法活过来。

“这是一个很年轻的平台,他的很多功能还在等待开放,等待完善。”雷冬老师对平台持有极大的信心:“力创空间以后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不仅仅只是针对我们力材院,更是针对整个学校,甚至以后是针对整个南京市,所有高校的同学都可以在通过这个平台,让自己的想法活过来变成现实。”

“力”创未来

在雄厚的教育教学资源支撑下,“力创空间”在力学创业创新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连年有学生在“周培源力学竞赛”、“国际力学大赛”、“创青春”、“挑战杯”以及各种大学生创新训练等科技活动中取得佳绩。

力学创新基地的雏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是力学系以实验为基础的创新平台。随着时间的推移,力学创新平台的思路也越来越明晰了。在国家创新大潮之下,力学系也萌发了创建自己的创新创业基地的想法。虽然有着零散的创新资源,然而始终缺乏整合,没有形成从本科低年级到毕业生的完整创新培养体系。因此,在2016年,学院提出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融合其它资源,创建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的的构想。在这样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背景下,“力创空间”便应运而生了。虽然力创空间自正式诞生到现在还很年轻,可却显现出来了极高的活力与潜力。从力学创新思维室到力学创新实践活动室,力创中心一直在蓬勃发展。目前,力创空间仍然还在依托学院资源,不断丰富设施。

“单凭我们力创空间的力量可能比较小,但是我希望至少能够给学生的想法一点支持,如果他的想法好,需要更大的支持,我们愿意替他寻找合适的舞台。”力学与材料学院党委书记王志峰说:“力创空间始终欢迎全校工科学生前来进行创新活动。”

“力创空间”正以它开放的平台和雄厚的实力随时准备为河海学子的创新创业保驾护航,以其特有的姿态展示着其不同的影响力,成就更多人的梦想!

                                                                                                                                                           来源:河海大学官网

京ICP备09046824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理工科技大厦 电话: 400-617-2669

在线报名

毕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