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648234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欢迎来到中国研教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简章

简章

金融学专业在职课程研修班招生简章

学制:2   学费:24000   上课地点:全国班

重要知会: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3)36号文件,自2014年起,原金融学专业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更名为金融学专业在职研修课程班,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流程及要求不变。

一、学校概况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由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的以工管为主体、工管理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

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共计近12000人。教职工137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21人、专任教师798人、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两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00多人。

学校现有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和重点建设学科9个,部级重点学科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行业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近几年北京市以专项形式连续对我校科研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进行重点建设,学校已拥有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学校在电子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现代制造与光机电一体化、知识管理与技术经济等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研究水平,科研力量雄厚,特色和优势明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近5年来,学校共获得行业、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36项,近3年来,学校连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取得发明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共98项;发表论文4000余篇,进入三大检索论文近800篇;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北京市国防军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密资格单位认证。

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81年,现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4个,覆盖了工、管、理、经、法等5个学科门类,同时,学校还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和7个工程硕士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

二、培养方向及目标

帮助学员建立在金融学理论方面的厚实功底,为学员拓展资本运作思路,剖析金融投资模式,培养具有扎实的金融学理论基础,掌握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等金融业务与创新的前沿理论和实务的专业人才。

三、招生条件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在相关机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绩的在职人员优先录取。

2、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专业背景不限,有学士学位的学生有资格申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专业经济学硕士学位证书)

四、教学管理

● 学习时间:学制两年,隔周的周六、日授课,遇重大节日顺延;

● 学习方式: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教学,发讲授提纲和教材,规定必读与参考书;

● 授课地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园内;

● 证书颁发:

①学员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经考试合格,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颁发具有研究生同等学力水平证明的结业证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修班结业证书》(钢印、红印、统一编号)。以上证书可作为学员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具有研究生同等学力的参考依据。

②符合申请硕士学位条件的学员(取得国家承认学士学位)可按我校有关规定申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金融学专业经济学硕士学位。  

、申请硕士学位及方法

1、申请学位按照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部学位办公室关于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规定办理。所交学费不包括进入论文阶段后的费用。

2、报名参加在职课程研修班学习的人员,可在报名时提出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3、国家统一组织的英语和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由我院协助学员到研究生部办理手续,费用按规定由学员交纳.(取得学士学位满三年才能参加申请硕士学位考试)

4、我院将为学员安排教师进行学位论文的指导。

六、费用

● 学费:24000元/两年

● 学习期间每门结业考试均不另收取考试费

● 论文答辩费:6000元(申请论文开题时缴纳)

● 开学2周之内全额退费

七、报名事项

1、索取并填写在职课程研修班报名登记表;

2、提供本人身份证原件与复印件一份、最高学历和学位证书原件与复印件一份;

3、提交1 寸照片2张、2寸照片2张;

4、学校对报名人员进行初步资格审查合格后,发放录取通知书。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老师

电话:010-59648234

邮箱:admin@yanedu.com


分享到:
最新评论

联系方式

学校位置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地图 - www.yanedu.com

欢迎咨询

QQ咨询 王老师 刘老师
电话咨询 010-59648234
免费电话 立即免费通话

正在提交...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打给您,接听免费!

如何称呼您:

您的电话:

扫描二维码
京ICP备09046824号
Copyright © 2004 - 2016 中国研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