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教网 > 专业库 > 教育学 > 人大聚议“与时代同行的新闻传播教育”

人大聚议“与时代同行的新闻传播教育”

来源:研教网 发布时间:2017-10-26 发布者:yanedu.com27

10月3日下午,在庆祝建校8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界校友论坛(2017)举行。论坛以“与时代同行”为主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界校友代表与学校领导、新闻学院师生共聚一堂,共议新闻传播事业与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原院长何梓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常务副校长王利明,党委副书记郑水泉出席论坛,学校党委宣传部、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等部门负责人,新闻学院在校师生代表参加论坛。中国传媒大学原副校长、中国新闻史学会荣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1955级校友赵玉明,《深圳特区报》原总编辑、1961级校友陈锡添,原总装军械工程学院政委、1964级校友于庆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1982级校友郭卫民,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原所长、1978级校友尹韵公,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1978级校友程曼丽,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体育频道节目部主任、1987级校友张斌,北京青年报社总编辑、1989级校友余海波,中央统战部《中国统一战线》杂志社副社长、1994级校友杨得志,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高级记者、北京新闻中心副总编辑、1995级校友彭凯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新闻发布处处长、1996级校友寿晓丽,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副主任、1997级校友刘晓鹏等校友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原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原副会长吴廷俊,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于洋、香港商报副总编辑曲直等学界和业界代表与会交流。

刘伟代表学校感谢新闻学院与学校各学科长期以来在新闻传播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时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形成了鲜明办学特色,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对学校80年风雨历程中几代人的努力给予肯定。这其中,新闻学院一代又一代人为此做出了杰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同时对中国人民大学提出希望,围绕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弘扬优良传统,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面对党和人民的期待、时代的挑战,中国人民大学要努力作出回应,树立在党的领导下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创造在发展中国家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开拓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高校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探索。刘伟说,学生入学前以学校为向往,学生毕业后学校以学生的发展为骄傲,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需要广大校友共同支撑。

赵启正表示,当前人民大学发展正处于历史关键时期,新闻学院要努力推动学校新闻传播学科“双一流”建设。他提出,新闻传播是与时代联系最密切的学科,新闻传播事业随着新的传播现象的出现随时面临着尖锐的挑战。科学技术进步是历史发展动力中的重要组成方面,在能源、材料、通讯、健康几大类技术中,通讯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具有重大影响,互联网的诞生带来了人类文化的剧变。当前加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要站在观察全球全社会的高度,具备信息收集、知识把握、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要针对新闻传播学科体系庞大、综合性强的特点,努力以哲学的思维进行高度提炼和整体建设。

郭卫民表达了对母校80岁生日的祝福和感动。他说,人大人拥有“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称誉,充满着深厚的家国情怀、沉稳自信的气质、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这来自于学校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风雨历程,以及从中凝炼出的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精神品质。这也与新闻传播学科紧密联系时代相吻合。当前,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发展对世界的影响,期待中国能够对全球治理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中国走向世界对于新闻传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在国际话语体系建设和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对象、传播方式等各方面,需要回答好实践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也需要思想、智慧、理论支撑。希望人大新闻传播学科一方面把传统优势专业做强做大,一方面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继续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贡献。

方汉奇、何梓华、陈锡添等在发言中回顾总结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历程和经验,讲述了人大新闻传播教育对自己事业、人生的深刻影响,探讨了新闻传播教学研究在新时期的坚守与创新。

方汉奇表示,从一千多年的历史来看,新闻事业的与时俱进是加速度的发展。纸质媒体有一千多年历史,上世纪初才有广播,上世纪中期有电视,上世纪80年代才出现互联网。那么新闻传播学科教学研究也要与此同步,并应有所超前才能适应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他对学院在一流建设中提出的学科建设方案表示赞成,同时,还认为要重视图书资料对一线教学和学习研究的支撑作用,资料建设需要长时期的积累,他希望继续用好人大新闻系资料室的丰富储藏,推进资料室建设,让资料室和实验室比翼双飞。

何梓华表示,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教育成功的一个证明是毕业生质量高、成材率高,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声誉。据说当前全国共有新闻学类专业点900多个,发展速度惊人。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进入“双一流”学科建设,他认为有三点需要考虑:一是培养国家最急需的人才,这是人大新闻学院一贯的传统;二是如何保持自己的学科特色;三是如何培养教师队伍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陈锡添表示,在新闻系,他受到的良好教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识了新闻工作的重要性,对新闻事业有了深刻的认识;二是培养了大局意识;三是夯实了新闻业务的功底。人大新闻有良好的教育传统、全面系统的教学方法、严格的业务训练,有了这五年打下的基础,他不自卑、不气馁,相信自己的潜能,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回到新闻工作岗位,抓住机会坚持采访并最终下定决心发表了《东方风来满眼春》。

王利明表示,新闻传播学科博大精深,新闻学院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底蕴非常深厚。法学院和新闻学院合作成立新闻-法学实验班对学生的就业和成长成才很有好处,社会对毕业生反馈很好。人大开展新闻教育60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也见证了新闻学院这几年的成长,为学院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和自豪。当前,人大新闻传播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他觉得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看到与世界一流的差距和不足,加强建设规划的具体实施。在此过程中,希望广大校友能够一如既往地提供支持和帮助。

赵玉明表示,党的新闻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党的新闻教育价值。以安岗、罗列、甘惜分几位老师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新闻教育家具有以下共同点:新闻教育思想直接来源于新闻业务实践和新闻教育实践;新闻教育思想经过实践考验,切合党和人民事业需要;团结知识分子,培养优秀人才,发展充实了全国新闻教师队伍。希望能对几位老师的新闻教育论述进行研究,开展党的新闻教育思想研讨,发挥人大新闻教育的影响。

吴廷俊表示,范长江的新闻教育理念和实践为我们奠定了基础,对无产阶级新闻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新闻教育首先要来源于实践,为现实服务,为人民服务;其次要与时俱进,符合当时的形势特点。

尹韵公表示,新闻教育要在道和术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新闻传播学科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但也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注重逻辑联系和思想体现。我们要培养一种全通专家型人才,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程曼丽表示,当年母校给了我们很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意识,给了我们大局意识、政治敏感、政策眼光,给了年轻的我们放手干、往前走的机会。今天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上,中国的媒体人包括中国的新闻传播实践和理论研究,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进行观念和心态上的调整,树立理论创新的自觉与自信,以自主性的研究成果与世界对话,赢得敬重,赢得信任。

张斌表示,人民大学给了我们最纯正的新闻底色。他相信人民大学的教育,能让毕业生们在需要选择的时候做出相对正确的判断。以他个人的经验,在体育报道中能做出社会报道的力度,就源于人大对他的要求和鼓励。希望这个底色一直保有并在日常教学中传承。同时,建议大时代中应该有个小书房,人大新闻学院教学体系中要首先鼓励读书,进而是新闻技能的学习。

余海波表示,20多年来的职场驰骋一直是人大新闻系这个名字在支撑着他。他感谢人大新闻学院,感谢教过他的老师,希望能把前沿的研究融入到人大新闻教育体系中来。

杨得志表示,他个人觉得,作为一个新闻人最重要的是道德问题。新闻学院教给学生的,永远不只是采访、编辑或者拍照的技巧,而是这些精神特质——有梦想,有出息,有原则,包括正直、善良、真诚、勇气、实干、感恩,这是最宝贵的东西。母校给他烙下非常深刻的印记,希望后辈们多做对中国有益的事,不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彭凯雷表示,人大新闻学院给他感受比较深的是精神传承、深厚的理论积淀、知行合一,他从事20年的现场新闻报道,学院交给他的知识一直受用匪浅。希望学院发挥优势,在危机对策研究、新闻素养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

刘晓鹏分享了自己在人民日报的工作经历和体会,认为作为主流媒体面对互联网的变革,在发展势头良好的同时也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母校给予每一代新闻学院学生的价值判断、理论积淀非常牢固。面对新媒体发展,希望学院给予新的支持,使人大新闻人能够真正从传播的角度去研究互联网,能够实实在在地研究用户研究受众,能以更加包容的态度去重塑行业的架构。

于洋表示,未来将是大数据的时代,但是赋予大数据智能的仍是人类的思想和智慧。今天所有的算法只是人们解决问题的一种逻辑方式。我们今天需要学者专家们告诉计算机标准是什么、逻辑是什么,然后将其转化为计算的语言,帮助我们扩大认知的广度和深度。

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胡百精、副院长周勇先后主持。

周勇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建设情况和“双一流”建设思路。

另外,在此次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中心宣布成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常务副校长王利明、党委副书记郑水泉,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于洋共同揭牌。

研究中心旨在打造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领域的高端智库,将依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构建跨界跨学科合作平台,组建专兼职研究员队伍、博士与博士后研究团队,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推出品牌化智库产品,开展重要国际交流活动。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

2017年10月6日

在线报名

京ICP备09046824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理工科技大厦 电话: 400-617-2669

在线报名

毕业时间: